【导语】近期关于各种“牛”来了的论调喧嚣云上,在乐观预期的主导下,国内属性商品呈现出强劲反弹走势,有色金属、贵金属、钢铁板块整体走高。乐观预期主导下,不管是宏观面还是基本面的问题均被暂时掩盖,基于周期和趋势判断,真正乐观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在驱动价格的因素中,预期对短期价格的影响极为显著。进入11月之后,不管是商品市场还是全球股市都陷入一股躁动之中,给已入寒冬的季节一丝暖意。总结下来,主要的驱动逻辑有四条:
第一,防疫政策调整有利于经济向好趋势的转变明确化。“新二十条”落地标志着防疫政策科学精准的原则和逐步放松的趋势,新规下风险区域和管控人员数量或将减半,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降低,并提高了稳增长政策的传导性,改善基本面预期;
第二,三箭齐发,房地产市场预期逐步乐观。近一段时间以来,“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的政策暖风频吹。步入2022年末,房企整体融资环境出现了更多有利情形,风险进一步扩大的概率正在下降。随着宏观政策不断落地、部分房企风险有效化解,购房者信心有望得以修复,加之房企融资环境正在积累更多逐步向好的因素,预计年内房地产市场逐步触底企稳;
第三,外部流动性预期的拐点已显现。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CPI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并连续三个月回落,通胀拐点较明确,市场预期美元加息节奏放缓,美股阶段性反弹,美元指数拐点已初步显现,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基本结束,打开A股及国内其他风险资产的估值修复空间;
第四,地缘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美国中期选举基本落地,地缘局势出现缓和迹象,G20峰会期间中美、中法等双边领导人会面取得丰硕成果,地缘扰动边际改善也已明确。
以上四个逻辑正是前期价格下跌的主要逻辑,在驱动逻辑出现边际减弱情况下,前期下杀的估值会得以修复,国内股市,商品均表现出偏强走势,截止到11月16日,1000股指加权价格累计上涨超过7%,沪镍、沪锡涨幅超过10%,白银,铁矿石、铜、燃料油、尿素等产品涨幅超过4%。
近期价格上涨只能归结于预期的好转,但现实的需求依旧偏弱这是基本的事实。从三驾马车角度看,出口、投资、消费表现均有继续走弱的迹象。
从出口看,尽管出口整体保持韧性,但10月份亿美元计价出口增速同比转负,这意味着在国内需求存在缺口的背景下,出口不在成为正向的拉动作用,反而成为总需求的向下的负担;
从投资看,基建投资增速表现依旧疲软,1-10月份基建投资增速仅有8.7%,较前三季度增速仅有0.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1-10月份投资增速下滑8.8%,较上月多减0.8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尽管防疫政策调整,但进入11月中旬以来,单日新增人数呈现增加趋势,截止到11月15日数据,本土新增已经连续6天破万,部分场景消费将会受到极大影响。从10月份数据看,10月社零销售总额同比下滑0.5个百分点,餐饮、交通等需求明显走弱,11月份影响或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短期需求收缩是基本的现实,而在预期好转的背景下,这些问题会被乐观情绪所掩盖。将时间长度拉长至3-6个月再看,乐观情绪仍为时尚早。诚然,预期最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但现实最悲观的情况依旧并未显现。
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并不意味着市场货币环境走向实质性宽松。受美联储通胀超预期下降影响,美联储或在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结束连续四次75个基点的加息动作,转为加息50个基点。节奏的放缓,被市场解读为流动性预期的拐点,但并非流动性的拐点。从历史经验看,在美联储加息后期,其他主权国家出现风险的概率会更大,新一轮的“危机”仍在等待引爆点,在真正乐观之前还有一跌。
G20会议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但竞争环境是确定的。从G20后中美媒体的报道能够得出上结论,亦是竞争和博弈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未来会与中国激烈竞争,包括全球盟友一起;中美双方化解紧张关系,强调“合作”并“管控分歧”;需要从务实角度出发设置外交策略。未来中美贸易层面或逐步恢复常态,但存在竞争的层面博弈会更加明显。
中国内需的缺口依旧存在,政策对地产的拉动作用待观察。进入11月份之后,房地产有关政策调控力度显著增加,面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仍然需要房地产发挥稳定大局的作用。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继续,地产行业发展仍会加速进入2.0时代。10月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降速略有收窄,房地产最差的时候或已经过去,但新开工增速同比下滑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不管是房地产前端商品还是后端商品在明年上半年前都存在需求收缩的大背景。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相较于其他经济体的表现依旧是突出的,内需边际好转的概率较大,这种情况会延续至2023年,但面对全球性以控制需求为手段的控通胀策略,总需求下降仍是基本的现实,外需的压力会持续一段时间。乐观,这是对未来长周期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乐观,中短期“乐观”仍面临诸多风险,引用近期比较火热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
过去一个月,我们经历了残酷的龙战于野;
明年2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和盈利的企稳,将会见龙在田;
2-3年后,市场会找到自信,展开新的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迎来飞龙在天。
